對新青年麻醉論壇自主研發的“麻醉AI助手”進行了專題報道,詳細介紹了這一創新工具的豐富功能以及它爲麻醉醫生帶來的便利。
在央視新聞頻道的采訪中,負責人周祥勇醫師表示,在面對複雜病情時,AI助手能准確全面給出詳細的麻醉方案及相對應問題的處理。這不僅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也爲醫生提供✅了寶貴的決策支持。周祥✅勇醫師還展示了AI助手在科研、教學領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。AI助手通過智能化工具,爲醫生提供了實時、精准的輔助決策,不僅提升了個人醫療決策效率,更助力整個麻醉學科邁向智能化、精准化的新紀元。
2024年11月初,國家衛生健康委、國家中醫藥局、國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《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》,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行業“人工智能+”應用創新發展。周祥勇醫師表示,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和支持。周祥勇醫師表示,對于大醫院而言,人工智能可能是技術上的補充,但對于中基層醫院,尤其是在我國這樣資源分✅布不均、地域差距較大的國家,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。它不僅能夠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,還能夠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,縮小地區間的醫療水平差異,真正實現醫療同質化,造福所有的中國老百姓。
人工智能大模型與醫療場景結合,又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?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,看看那裏的AI助手是怎麽輔助醫生進行診療工作的。
周祥勇是一名麻醉醫生,在每台手術開始前,他都需要與患者、手術醫生充分溝通,詳細記錄術前診斷信息,以此制定合適的麻醉方案,而像這樣的手術,周祥勇一天平均參與10例,最多時能達到20例,而他所在的浙大二院每年要完成近二十萬例臨床麻醉。
周祥勇介紹,麻醉科要面向所有的學科,這也就意味著麻醉醫生需要的知識面要非常廣。今年7月,由周祥勇和他的團隊主導設計的麻醉A✅I助手上線,使用者只需通過描述患者的具體診斷情況,就能從海量專業數據中檢索出應對之策,從而輔助麻醉醫師提供臨床決策。
除了術前會診評估一鍵生成麻醉方案外,麻醉AI助手還可以提供智能問答、危機處理流程、藥品說明書查詢、醫學專業翻譯等。自7月上線以來,麻醉AI助手已經成功使用了10萬人次。
✦智能問答系統:無論是複雜的病例討論還是基礎理論查詢,AI助手都能提供精准解答。
✦個性化學習路徑:根據您的提問, 基于指南的解決方案,迅速整理出最優回答。
✦麻醉會診系統:提交疑難危重病例信息,給出相應管理方案,優化手術前准備及決策過程。
✦醫學專業翻譯:克服語言障礙,只需一鍵翻✅譯,即可輕松獲取原文精髓,讓你的學習更加高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