寬松的政策支持之下,並購重組成爲時下最熱的話題。對于數量衆多的IPO撤單企業來說,借殼上市變成一條值得期待的現實路徑。
11月12日,陝西上市公司康惠制藥(603139.SH)一度漲停,直接原因是不久前的一次股權變動。
就在一個月前,10月11日,康惠制藥公告稱,賽樂仙受讓TBP的部分持股已完成過戶,正式成爲公司第二大股東。
讓人浮想聯翩的是,賽樂仙同時還是湖南恒昌醫藥的控股股東,這家公司今年7月才撤回了創業板IPO申請。
一個順理成章的猜測是,賽樂仙此次入股康惠制藥,或許正是爲恒昌醫藥借殼上市埋下的伏筆。
8月2日,康惠制藥公告稱,第二大股東TBP與賽樂仙簽訂了《股份轉讓協議》,TBP將持有的998.8萬股(占總股本10%)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轉讓給賽樂仙,轉讓價格爲11.08元/股,總價款1.11億元。
10月11日,康惠制藥披露,上述股權轉讓已完成過戶登記,賽樂仙持股10%成爲公司第二大股東,TBP持股降至4.81%。
據了解,TBP是一家港資中醫藥投資公司,2010年入股康惠制藥1667萬股,價格爲3元/股。此次以11.08元/股的價格轉讓股權,TBP獲利豐厚。
資料顯示,康惠制藥位于陝西鹹陽,主營藥品的研産✅銷,業務涉及藥品流通、中藥飲片、化學藥中間體(發酵、合成)、醫療器械等領域。
自2017年登陸滬市主板以來,康惠制藥的營收總體呈現增長態勢,但利潤卻持續下滑,近年更是陷入虧損泥潭。
2024年前三季度,康惠制藥實現營收4.05億,歸母淨利潤爲-3829萬,全年虧損基本已成定局。
花費1.11億元成✅爲一家虧損股的二股東,賽樂仙此舉給市場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。一個合理的猜測是,爲旗下的恒昌醫藥借殼上市打前站。
賽樂仙,全稱上海賽樂仙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,是湖南恒昌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恒昌醫藥)的控股股東,持股比例61.57%。
早在2022年1月19日,恒昌醫藥就向深交所提交了創業板IPO申請。結果,曆時兩年半,經過三輪問詢,恒昌醫藥IPO以失敗告終。
招股書顯示,恒昌醫藥是一家專注于服務中小型連鎖藥店、單體藥店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藥流通企業。
業績層面,恒昌醫藥表現尚佳。2020年—2022年,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27.37%,扣非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58.27%。
恒昌醫藥以直供專銷業務✅模式爲主,即通過自有品牌授權方式,直接向上遊制藥廠定制化采購,獲得較低的采購價格並取得獨家代理權,再將産品銷售給中小型連鎖藥店、單體藥店等基層醫藥零售終端。
這種模式下,恒昌醫藥只需要提供品牌授權,不需要生産藥品,減少了流通環節,便于增厚利潤。弊端在于,醫藥産品的質量不可控,恒昌醫藥曾因此多次受到處罰。
在醫藥企業的IPO審核過程中,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就是銷售費用問題。具體而言,市場推廣、學術會議、産品推介會等相關費用往往備受關✅注。
不止如此,恒昌醫藥的重大訴訟情況、毛利率問題和藥品注冊批件號等問題也被反複提及。
進入2024年,醫療反腐工作繼續推進,A股醫藥行業IPO通關者寥寥無幾。高壓之下,疊加了諸多BUG的恒昌醫藥選擇IPO撤✅單,亦在情理之中。
此次交易完成後,康惠制藥第一大股東仍爲康惠控股,持股比例✅36.75%;賽樂仙持股10%。
截至11月14日,康惠制藥的市值還不到16億元。可查的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6月末,恒昌醫藥的淨資産達10.18億。
這意味著,如果采用最常見的定向增發方式注入恒昌醫藥,即便按淨資産計價,賽樂仙也能分分鍾拿到控股權。如果采用現金+股權的收購方式,賽樂仙還能收獲一大筆現金。
至于康惠控股還好說,借殼上市本質就是商業行爲,能否談成取決于談判博弈,無非就是利益多少的問題。
和此前IPO一樣,恒昌醫藥同樣要面臨商業模式、銷售費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拷問。
當然,借殼上市只是市場普遍的猜測。賽樂仙成爲康惠制藥的二股東後,暫時還沒有進一步動作。
通常情況下,如果康惠制藥出現關鍵人事變動、控股股東投票權委托或進一步出讓股權的操作,借殼基本就可以實錘了。
賽樂仙8月入股之後,恰好踩中9月底股市大漲。11月14日,康惠制藥股價收報15.93元/股,賽樂仙賬面浮盈達43.77%,秒殺絕大多數A股投資者。
股價上漲的好處是,賽樂仙在股權增減變化上將擁有更多主動權。弊端也顯而易見,假設繼續增持康惠制藥股權,賽樂仙勢必付出更高的財務成本。